责编证号 孔帅 2

评审专家点评

清代是易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特殊的时期。作者在这方面和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明代易学史》等重要著述。本书从2007年立项开始了11年的编辑出版岁月,实属不易。就审读报告而言,称其为“孜孜矻矻”编“易书”实不为过。

且看初审,此书为传统文化之作,一般而言在体系、结构、框架方面可加工的地方不是很多。重点大多在微观细节性问题上,比如错别字的修改。“融易学、音韵训诂、天算数学于一炉”,“融”改为“熔”,不限一处。“满清政府”“满清朝廷”,因“满清”属于禁用词,应相应地改为“清政府”“清廷”。再比如引文和注释的修改,用功更多,更详。比如“而后可以为乾坤,

无地不先,万物不后”,“无地”改为“天地”,与“万物”对应起来。还有“王宇宙之所以大化流行、繁而不乱,是因为天道能够相继”。还查原文补充了重要的文字。很显然,如果初审编辑没有比较扎实的古文功底、历史知识和繁简体功底,既发现不了问题,辨析不出正误,更谈不上对问题的正确修改。看到这样的初审报告,我对从事古籍编辑的朋友不由得肃然起敬。

再看复审意见,不仅对初审请示有明确的答复,而且均给出了解决方案。特别是对第16页独立引文,“近世考据之家,唯汉儒是师……”一句话居然查出九处错误,足以见得复审功力深厚,让此流程没有形同虚设。终审报告对初审、复审意见提出充分肯定的前提下,对复审所提问题亦给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从初审报告到复审、终审意见,不仅可以感受到初审责任编辑的学识积累和工匠精神,而且能够看到复审和终审也是那么认真负责,不走过场,使该书的质量不断攀升。

一审姓名:孔帅

职务/职称: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

日期:2018年4月8日

清代周易古书单本价格_清代易经_清朝易经学发展历程简介

一审意见

一、作者简介

林忠军,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副主编、泰山学者,兼任中国周易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儒藏编纂委员会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等。学术主要涉及易学哲学、易学史、易学出土文献等研究领域,主持国家重

点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及其他各类课题十项,参与国家重大课题三项,获省部级和其他奖项十余项,先后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学术月刊》《孔子研究》等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清朝易经学发展历程简介,出版《象数易学发展史》《周易郑氏学阐微》《明代易学史》等专著十余部。主编《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儒藏·经部易类丛书》《周易人生智慧丛书》等。

二、稿件的主要内容、出版的价值及意义

《清代易学史》是齐鲁书社承担的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60余万字,分上、下两册,其中上册包括概述、第一编《清初义理易学的盛行与式微》、第二编《清初易学辨伪思潮》,下册包括第三编《朴学易的兴起与鼎盛》、第四编《晚清汉易的衰落与象数学的转型》、参考文献、后记等部分。

《清代易学史》运用现代哲学思维与方法,以历史为线索,以易学家和易学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和解释清代易学资料,再现清代易学形成、发展、演变与衰微的过程,阐明清代易学思想、特征及其与儒家乃至中国哲学的内在联系,透过评述易学家易学思想,并就其影响和地位作出客观评价。对于其重大疑难问题,结合出土文献与***文献加以考辨,提出自己的见解。

林忠军教授等所著的《清代易学史》是在对清代三十余位易学家及他们的代表性著作进行深入研究后形成的,立论持平,条理清晰,堪称易学研究领域的一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有清近三百年间,易学研究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之后,因为西学东渐的缘故,也处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转型之期。旧与新的思维碰撞,中与西的交流融合,纷繁复杂,变数迭出,因此,对清代易学研究进行抽丝剥茧的仔细梳理和系统总结就有着非同寻常的学术意义。该著作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主要论述清初义理易学的盛行与式微清朝易经学发展历程简介,第二编阐述清初易学辨伪思潮,第三编分析朴学易的兴起与鼎盛,第四编评议晚清汉易的衰落与象数学的转型。每一编都列出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并对其易学著作进行全面解读。不但体例与梁启超和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近似,其所梳理之学术史脉络也印证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借佛教“生、住、异、灭”来阐述的学术思潮的四个分期——“启蒙期(生),全盛期(住),蜕分期(异),衰落期(灭)”,可见殊途同归,学术研究之道不孤也。

该著作以清代易学研究的五个问题为中心,即图书、先天是非之争,汉易是非之争,易学文本之争,易学方法之争,中西之争,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的语境,对清代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