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变化发展规律_易经看中国发展_易经讲发展

伏羲

易经》是一本揭示世界变化的经典,其主要内容是:太极阴阳图、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中华文化之源、中华哲学之根。中国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汉书·艺文志》记载《易》之由来,“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在《易》之早期发展史上,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伏羲始作八卦;第二阶段是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第三阶段是孔子作《易传》。

《系辞》认为,《易经》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四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是卜占。《易经》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经》,需在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才能化凶为吉。

易经讲发展_易经看中国发展_易经变化发展规律

周文王

《易传》的基本特点是,绕开卜筮,阐发易理。《易》原为卜筮之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孔子的注意。《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如此好《易》,弟子问:“夫子亦信其筮乎?”,孔子回答说:“我观其德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孔子以其非凡的慧觉注意到《易》的“德义”层面,发现了蕴含于《易》中的丰富哲理,于是作《易传》十篇(又称“十翼”)。

可以说,孔子是改造《易》,并使《易》转向哲学,从而引发了易学革命的第一人。

《易传》运用和阐述了哲学的基本范畴、命题、思维方式和思想,如:“天道”易经讲发展,“太极”,“阴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是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

易经讲发展_易经变化发展规律_易经看中国发展

孔子

《易经》对中国文明发展的贡献自不多言,但很少有人知道易经讲发展,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易经》为代表的优秀中华文化,曾有多次西进的经历:西汉时期,中西的丝绸贸易几乎掏空了古罗马的国家财政,大汉民族因此得名;到了唐朝时期,阿拉伯人借之发明了“回回炮”;宋朝时期,中国瓷器因此得名;到了元朝,也就是十七、十八世纪,传教士捆绑式地把中华文化翻译出来,在西方大为流行。在这里面,流行最广的就是《易经》。

据美国著名史学家顾立雅考证:我国的《易经》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西西里的罗杰二世朝廷和英格兰的亨利二世朝廷,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送去了人道主义思想精髓。傅斯年先生曾指出:“春秋时期,人道主义固以发达”。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