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法则在针灸临床配穴中的应用

周继成

多年来学习了很多家针灸技术,在这些年的读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很多新针法仍然是与病小补,无干大局,最终体会到传统基本针法是基础,而且很多标新立异的针法,仍然逃脱不了阴阳五行法则,仍然是内经所述“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基本法门,鉴于业界孜孜于纷纭“新针法”,深深感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不辞管窥之见,仅为传统鼓与呼。

首先声明,很多内容来源于网络,我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总结。另外,此文所及,仍属奇法,正法仍是循经取穴,教科书论之甚详,此处无庸赘述。

阴阳法则

所谓阴阳法则就是内经的“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比如传统的表里配穴法,俞募配穴法,原络配穴法,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等。这里我想推荐的是比较特殊,极具典型的阴阳配穴法。

这个太极图是顾植山教授做的图,这个图在四象图的基础上添加的厥阴和阳明,也就是说原始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又加上了厥阴和阳明。

图一

此图可以比较明确地指出阴阳配穴法的原则,就是阴阳对等的配穴法。比如手太阳与足太阴相配,手阳明和足厥阴配,手少阳和足少阴配,手太阴和足太阳配,手少阴和足少阳配,手厥阴和足阳明配。这种配穴方法是典型阴阳配穴法,简明扼要,重在选择经络,穴位很重要,但是不是第一位的。对于有明确病变定位的,选穴简便,而且有利于测试针刺治疗的效果,病变部位没有针具,病人可以活动,尤其是对于疼痛,进针结束,即可验证效果。

比如一例食指疼痛的病人,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选择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立刻可以缓解食指疼痛。此种取穴法也是兵法中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法门。避开病气锋芒。

周易中医临床应用_周易与应用_周易应用研究

此类病例甚多,不胜枚举。

一45岁女性患者,2018.06。26来首诊。出生后18个月大小时,跌倒,左侧颅脑损伤,右下肢活动无力,右足掌背屈困难,曾三次手术以及多次理疗,现足踝外侧肿胀,背屈受限,无力。此病人足踝病变涉及到胆经以及膀胱经。舌脉可。查体右侧膝部上抬较左侧无力,足趾上抬明显弱于左侧。刺右手通里,鱼际,右足掌背屈,当即恢复到正常体位。2018.07.02复诊,有足踝肿胀基本消失,足掌背屈仍然至正常体位。左脉无力。针灸治疗同前。右侧鱼际加通里,加双侧太溪。

有一本书介绍了同名经取穴法,比如手太阴病变取足太阴,其实还是阴阳配穴法,因为是手足的关系,还是属于上下两极的阴阳两端。我曾经多次试验过这种取穴法,确实疗效稳定。

周易与应用_周易中医临床应用_周易应用研究

图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此图的使用和第一个图的原理相似,仍然是阴阳对等的配伍法,只不过这个图片中十二地支与脏腑的旺相时辰配伍,但是不需要考虑脏腑流注的时辰,也就是说用十二地支对应脏腑的作用,临床上是用其次序,由此找到配伍的对应脏腑经络。比如心经的病变取对立面的胆经,小肠经的病变,取对立面的肝经穴位,等等,以此类推。实际上也是十二地支的化合应用,即:子午少阴为君火,丑未太阴为湿土,寅申少阳为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

由于接触的病例有限制,该法的应用,本人就局限在痛症上,至于内科病变的应用,还有待于验证。疼痛方面的效验很多,每天都在使用,进针结束即可以看到效验,具体病例,不再单独陈述。

五行法则

五行法则是说利用五行的生克观念以及夫妻刚柔的观念,本质上讲,还是阴阳的观念。

周易与应用_周易中医临床应用_周易应用研究

图三

周易与应用_周易应用研究_周易中医临床应用

图四

周易中医临床应用_周易与应用_周易应用研究

图五

表格里面缺少三焦和心包。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乡。

上面是传统的五藏配天干。我学的针灸学上,把三焦和心包都归属于火了。目前大多数意见还是尊重传统五藏天干归属法。

应用:这个部分的应用,有些书以及台湾的部分针灸学着命名为五门十变法。其应用很多人都会,但是很少看到文章报导,也没有得到很多人的重视。

周易与应用_周易应用研究_周易中医临床应用

此法则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化合的双方可以互相取穴治疗,具体说来就是五行对应的脏腑利用天干的化合互治,比如甲己化土周易中医临床应用,那么甲和己可以互治,具体到脏腑,就是胆经和脾经可以互治;第二,第二就是利用化合的结果,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生克制化等法子达到治疗的目的;第三,就是利用化合的法子,针对某一脏腑进行调治。

一63岁的女患者,因卧位起立时身体不能站立,向一侧倾倒,失平衡,有时伴有卧位旋转性眩晕18个月来就诊。18个月前因颅内感染而头痛伴有面颊部疼痛,闻声则惊,口服抗生素4个月后,头痛消失,但是出现上述失平衡的症状。MRI 扫描显示左则大脑内有一液化囊肿,神经科医生认定为水液。

就诊时,查左脉寸关缓大,尺部沉细。右脉关部缓大。考虑此患者虚实夹杂,痰气阻于中上焦是实,尺脉弱,下焦虚,水不涵木是虚。治疗在降气化痰的同时,应用乙庚化金,佐金平木。

给予针刺治疗,取腹针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加膻中,腹四关(中脘,气海,天枢),加乙庚化金(行间,二间),加丰隆穴。半小时结束治疗,在我的保护下,让患者站立,失平衡现象消失,可以稳定站立。查脉周易中医临床应用,左脉寸关较前变窄,右关部缓大现象改善。

有一足跟痛的病人,平常对于足跟痛的患者,我通常针刺俞府(涉及到肾经者。如果涉及到膀胱经,会加另外的穴位),治疗结束,大体可以缓解,但是此例病人,缓解后再发者数次,后来根据其人左脉尺部细微,加丙辛化水,然后足跟痛的问题总算解决了。就是说此种针法可以调理内脏虚实,这是我比较看重它的原因。

还有一些多发性硬化的病人,由于身体失平衡的原因,无法行走,坐轮椅,扶拐杖进入诊室。治疗结束后,步行如常。(乙庚化金,或者加丙辛化水)

一些湿疹的病人,皮肤干燥瘙痒难忍无法入眠,利用乙庚化金(佐金平木)的五行生克法则,瘙痒当即改善或者消失。

曾经一例足踝肿胀的30多岁的女患者,肚腹略大,我用甲己化土,丁壬化木的法子,几次后,多年的踝关节肿胀消失了。

但是我曾经试图利用戊癸化火的法子,补命门之火,未果。

以上所述的配穴法子,有些方面还需要更多观察,探索其潜在的功能,比如十二地支的阴阳相配的针法,例如,可否利用子午相配达到补益心气的目的?等等,希望同道共同探讨。

另外一些缺陷,如五行针法中的戊癸化火,达不到补阳的目的,值得继续探索。

周继成副主任医师简历

周继成,男,1962 年生。汉族。 1987 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医学士。1987 年至 2005 年,先后担任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内一科科主任、医务科科长、门诊部主任兼神经内科科主任等职务,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进修内科。2005 年至今,在英国从事中医医师工作。FTCMP学术理事,世界中联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委会理事。曾发表《五行相克法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等文章。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