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同学转来张双南先生的演讲视频。嘱我也录制一个视频,谈谈我的观点,当时我满口应承下来。反复观看张双南先生的演讲和他与孙小淳教授的辩论后,我食言了,完全没有与张双南先生隔空辩论的热情。

张双南先生自我介绍,他是天文学家,研究黑洞与天体演化。当他得知“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列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后,他的内心是崩溃的,崩溃的,崩溃的!

张双南先生说,他一九八六年清华大学毕业后,感觉自己书读得不够多,于是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还是觉得书读得不够多,又去英国留学,这时候才知道自己书读的真的不够多。

地球人都知道认识易经阴阳象数视频教程,张先生这是假谦虚、真骄傲,是在标榜自己书读得多。他用大量的篇幅介绍西方科学发展史,还搬出了亚里士多德和哥白尼等西方先哲,试图证明科学属于西方、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并拿杞人忧天说事。

事有凑巧,我这位同学是张双南先生的校友,他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张双南还在读大三,依理双南先生应该叫他一声师兄。他同张先生一样,研究生毕业后,觉得书读得不够多,也去西方留学去了,也是西方愽士。看来张先生不孤独,读书多的大有人在,并非凤毛麟角。与张先生不同的是,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书读得多;相反,他觉得自己的内心更加空虚。

其实这不奇怪,爱因斯坦早就说过,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与未知的边缘拉得越长,才越虚怀若谷,越觉得需要学习,越不敢在人前夸耀。

看过同门师弟的演讲,我这位同学不仅没有惺惺相惜,似乎还不敢苟同,才怂恿我站出来与张双南先生辩论。

我没有与张双南先生辩论的热情,不是我懒惰,而是担心自己的语言功底差,措辞水平有限,一不小心伤了这位科学家的自尊。

我对科学家是十分敬重的,曾经也梦想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科学家在我心中近乎于神,知识渊博,下知地理,上知天文。

听了张双南博士的演讲,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科学家不是神,是人!不管他天文知识有多渊博,也存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盲点。

这样评价张双南先生并非贬损,而是基于事实。从张先生的演讲得知,他书是读了不少,但内容相对单一,几十年都在自然科学里面摸爬滚打,接触到的知识都源自西方,大部分时间在与洋人打交道,进而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中国人与现代科学无关。

与张双南教授聊聊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

张先生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叫科学”,滔滔不绝讲了半天,都在谈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史,居然忘了给科学下个定义。我只好帮张先生补上:

科学(Science)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了的知识。按领域分类,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形式科学和交叉科学。

张双南先生与孙小淳教授争论了一年多,其间他曾经承认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属于哲学,却矢口否认它们属于科学。听他这么一说,可能大家的心也是崩溃的,崩溃的,崩溃的!

众所周知,哲学是科学的主干。如果有人说哲学不属于科学,人们一定认为此人是科盲,缺乏科学素质。看来这样的评价太武断,张双南先生就是一个例外。张先生是天文学家,不能说他是科盲、没有科学素质。

张先生被自然科学一叶障目,不知道山外有山,除了自然科学还有其它科学。他知道亚里士多德是西方自然科学的鼻祖,这很好!但别忘了,亚里士多德首先是西方哲学的鼻祖。

自然科学只是哲学众多分支中的一脉而已,没有古典哲学,就没有现代的自然科学。

张双南先生尚且不知哲学是科学,不知道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说明科技部、中宣部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确实很有必要,让中国公民对科学有个系统的、正确的认知,不至于都像张先生一样,以为科学只有一种。

仅仅从定义上否定张先生的观点,或许张先生不服。***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我们就简单聊聊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到底是什么,借此与张双南先生共同提高。

张先生是搞天文的,那就先说说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原本是“天地人合一”的简称,意思是说天地人是一个统一体。

天人合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举不胜举,为便于张双南先生理解,就从张先生最擅长的宇宙说起。

什么是宇宙?“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所谓宇宙,就是所有空间、时间、物质以及事物的总称。《秒懂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

天、地、人,古称三才。语出《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儿童的启蒙教材《三字经》里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哲学之于人,其三大终极命题是:人从哪里来,活着干什么,死后往哪里去;之于空间的三大终极命题是:天地从哪里来,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将来会怎么演化。这些都是哲学要研究的课题。张双南先生研究的黑洞与宇宙演化问题,只是哲学的一小部分。

古人认为,人可以向天、地学习,人道可以与天道、地道会通,通过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以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改变命运。

因此,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天的研究,并很有成就,一度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张先生说中国的天文学仅限于占卜和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此话差矣。二十四节气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农耕,还能描述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并且精确到分秒之间。

与张双南教授聊聊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历法比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更精确、更直观。夏至到了,老百姓都知道这天昼长夜短,太阳对大地的入射角变得最大,未来的一个多月天气很热;及至秋分,昼夜平分,天气该逐渐变凉了;到了冬至,昼短夜长,太阳的入射角变得最小,未来的一个多月将成为全年最冷的时候;及至春分,迎来又一个昼夜平分日,此后天气慢慢回暖。

现在流行的西方公元历法,把一年简单平分为十二个月后,还被几位古罗马的长老们随意增减,弄得二月份只有二十八天,与二十四节气相比,全然没有什么先进性。这一点,张先生作为天文学家应该比谁都清楚,怎么也口不择言,把二十四节气说得一无是处,着实令人费解。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一切活动(包括科学研究)都受到天、地的约束,人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更好地生存于天地之间。当代人都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据此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概念,正在不遗余力去践行,并由此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环境科学。

天人合一的例子还可以举一大堆,比如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中国人很早就知道海潮与月亮的关系,也清楚女人的生命节律与月亮的关系,这便是“经潮”一词的来历。

由此可见,古人说的“天人合一”没有任何毛病,不知为何张先生不认同天人合一。好在他质疑天人合一时说的并不多,我也只好就此打住。

张双南先生认为阴阳五行只是算命的把戏,不是科学,这令我十分讶异。好在他还知道阴阳五行出自《易经》,这让我们有了讨论的切入点。

与张双南教授聊聊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

《易经》是什么?一般人不知道,张先生也未必知道。《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经,中国的其它经典、文学艺术、军事学、中医中药,乃至于天文学都以此为蓝本展开。

可悲的是,绝大多数人不仅没有真正研究过《易经》,反而道听途说,把易经和算命混为一谈,认为都是装神弄鬼的把戏。殊不知是算命先生扛着易经与阴阳五行的大旗,干坑蒙拐骗的勾当。

我们不能否认易经有预测的功能,但预测不等于算命,算命只是预测功能的一部分。况且,预测只是易经的一个分支,并非易经的全部。如果说易经是用来算命的,这是以偏概全。这就好比女人能生孩子,但不能说女人只是用来生孩子的。否则,你的头会被女同胞打破。回到家里,你的妻子、女儿,甚至你妈都说打得好。

阴阳五行在算命师嘴里是一码事,写在《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基准》里,却不是一码事,而是两回事,它是《阴阳学》与《五行学》的统称。两者都是从《易经》里面独立出来的学说。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说说五行。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玩过锤子、剪刀、布的游戏。西方人也据此玩起了“三权鼎力”的政权架构,还在满世界招揺过市。殊不知,这些不过是“五行”的简化版本。

五行学的主旨是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是取象比类学,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分别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广泛应用于哲学、历法、军事、中医学、社会学,占卜当然也用得上。但由于篇幅所限,关于算命的问题没法在此展开。

中国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并叫它们为“五行”。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弯曲,舒张),金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

用在不同的场合,五行代表的内容也随之变化。当用于描述味道时,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要完整解释五行,还得说说阴阳。

易经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易经中用“爻”来表示。后来孔子给它取了一个名称,叫太极。

太极有几个特点,一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二是不易,阳就是阳,阴就是阴;三是变易,特定条件下,物极必反,甚至阴阳可以互换;四是事物都是阴阳的统一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当代医学证明,男**内有雄激素,也有雌激素;女**内有雌激素,也有雄激素。男人之所以是男人,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只是各自体内的雌雄激素水平不一样。当男**内注入大剂量的雌激素、颠倒体内雌雄激素比例后,男人就变成了泰国的人妖。

上世纪中叶,是物理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期。***先后问过许多知名科学家,物质可不可以再分?科学家们都说不能再分了。***却不以为然,他说,“我认为可以再分。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果然,数年后物理界传来消息,发现了更小的粒子。国际上还有人建议,把最新发现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Maons)。***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为现代科学研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革命是如此,科学更是如此。

***为什么有这个底气?因为***学了易经,知道“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典故和物质“其小无内”的道理。张双南先生是研究宇宙的,应该也相信宇宙“其大无外”吧。

起初物理学家知道电子有阴阳(正负)之分,发现了中子、质子时,科学家认为它们都是中性的,多年后才发现有反中子与反质子。

现在最热门的量子科学也证明,光子也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两个配对的光子,不论距离远近,在同一时刻其状态总是相反的。物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光量子纠缠”,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现象。如果用太极(阴阳)理论解释,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必然。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了,其小无内,其大无外,阴阳变易。

这种现象要让爱因斯坦来解释确实有点难。两个相距十分遥远的光子,它们同一时刻收到对方的状态信息,这逾越了光速不可超越的假设,用相对论没办法解释。

爱因斯坦确实伟大,不仅体现在他对现代物理的巨大贡献上,更体现在他对自己的超越。他把狭义相对论发展到了广义相对论的高度,大胆预测光线在经过超大型天体时,光也会改变方向,并以此证明光子也是有质量的。

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建立在某个假设之上,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公式假设没有空气阻力;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假设光速恒定且不可超越。

所有的假设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参照系。“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能让巍巍青山走起来,是作者把小小竹排当成了参照系。“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一站站灯火扑来似流萤飞走,一丛丛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诗人把列车当成了参照系。没有人觉得不妥,反而为作者的才气叹服。

与其说诗人能把竹排、列车当参照系,不如说诗人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系。那么,古人把地球当参照系,说太阳绕着地球转就没有什么不妥。

张双南作为天文学家喜欢较真,一定要说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大家也可以理解。他还知道太阳也不是静止的,太阳在围着银河系转。人们认为张先生知道的真多。如果刨根问底,银河系围着什么转?张先生知道银河系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跑。跑到哪里去,围着什么转?张先生也不敢肯定。易经说这不奇怪,“其大无外”,宇宙无限。人类的知识与过去比进步不小,与宇宙比还十分有限。张先生也不能例外。

不管你会不会吟诗作对,不论你对诗歌感不感兴趣,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样美丽的诗画都能唤醒人们对江南的向往。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不论是百姓还是学者,没有人质疑“日出”表述不当。人是有理性的高等生物,不会用不相干的东西来否定约定成俗的东西。谁都知道,只能太阳晒我们、我们不能晒太阳的道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晒太阳,也不妨碍我们说日出日落。

像这样把被动态表述为主动态的事,不只老百姓干过,科学家也照样干。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经西方科学家定义,指向北面的磁针尖称为北极,用N表示;另一端称为南极,用S表示。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得知,地球北极的磁场应该是南极(S极),南极的磁场是北极(N极)。

看来,西方的科学家也知道以人为本。

文化是文化,科学是科学,两者虽不完全绝缘,但大多并不相干。不知道为什么,张双南先生非要生拉硬拽,拿杞人忧天说事。

杞人忧天只是文学作品,作者无非是想以此讽刺不切实际担忧的人。其中的劝谏者也仅仅是就事论事,消除杞人的忧虑而已。可张先生非要他顺着杞人的思路,先研究天为什么不塌,地为什么不陷,等研究结果出来了再去安慰杞人,说根据我的研究,近几十亿年,天不会塌,地也不会陷,你不必担心。我想弱弱的问一下张先生,研究结果出来的时候,杞人还在吗?

也许在张先生眼里,帮助人解除眼前痛苦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话要有科学依据。他这算不算迂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四百多年,那时候张先生说的、西方科学的鼻祖亚里士多德还没有出生。

此刻,我想抖胆问一句:张双南同志,你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

小儿辩日的故事也发生二千四百多年前。小孩问孔子,太阳是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孔子回答不了。作者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像孔子这样的智者也有知识盲点。张双南先生大概没有明白作者的用意,没有反省自己知识的盲点,反而一味往自然科学上去套。

有首歌名叫《我的眼里只有你》,歌中的你是指情人。张双南先生眼里只有天文学,只有自然科学,只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他把宇宙中的黑洞当成了自己的情人,这种敬业精神值得肯定。但我要善意地提醒一下张先生,黑洞这玩艺,现在很时髦,老祖宗早就预言到了。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中的大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次声波与超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大象就是张双南先生研究的黑洞,凭肉眼和触觉没法感知其形状。因此,在黑洞研究领域难得出成果。

或许张双南先生在黑洞研究领域难出成果,又不甘寂寞,才跑出来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品头论足。

我们不烦看看《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原文是如何表述的:

与张双南教授聊聊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

文中对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明确定性为哲学思想观念,是朴素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

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社会科学。张先生为什么非要用自然科学去检验呢?如果张先生认真阅读了原文,还没有理解原文的意思,那只能套用网络热词问问:语文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张先生一兴奋,说了很多话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什么“科学就是刨根问底”,什么杞人忧天是异想天开,什么“技术不是科学”……等等,等等。如果一一辩驳也太浪费时间。总不能张先生质疑一个问题,我们除了解释,还要质疑张先生在质疑中的所有问题。

质疑是科学家的特质。我对张双南先生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十分佩服,只是要提醒一下张先生,《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是由科技部、财政部、中宣部牵头,组织三十多个相关部门编写的,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该怎么表述应该是经过了充分讨论的,没有十足的底气,对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研究不到位时,还是不要匆忙发声为好。

我也喜欢质疑认识易经阴阳象数视频教程,只是比张教授慢半拍。我是岳阳人,曾一度对陈列在楼上的《岳阳楼记》牌匾上字迹产生过疑问:怀疑牌匾是不是文物。好在当时没有说出口,后来经过讨教,证明我是错的。看来慢有慢的好处。

我真诚希望张双南先生也慢一点,尤其是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免得像天生丽质的马皇后一样,步履匆匆,露了马脚。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