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与深圳区域经济发展比较摘要:广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 的中心,其城市经济基础是多元化的,其城市职能也是多功能的。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以其得 天独厚的优势,在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巨大成就,成长为一个经济实力直逼广州 的新兴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广州和深圳这两个珠江三角 洲经济区最具实力的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定位其城市功能,确定其产业发展思路和战略的问 题。本文通过对广州与深圳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的对比,结合两市在城市功能与区位特点等 方面的差异分析,揭示了2 座核心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1、广州与深圳概况 广州是华南地区传统中心城市。据第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州市总人口1004.58 万人(2007年末),人口密度1351人/ km 。其中,城市总人口833.12万人,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51.02%上升至83.79%。而深圳原是一个毗邻香港,沉寂、落后的边陲小镇,改革开放 政策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作为中国首批特区城市,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至。2006年,深圳常住 人口数达846万,实际总人口已超过1200万人,人口密度高达4334人/km ,居全省之首,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10.68 %跃升至92.46%,亦居全省首位。

2、经济综合实力对比分析 对比广州与深圳1980~2001年GDP增长变化,1980~1983年间,深圳GDP平均增速高达 58.3%,远高于14%的珠三角平均增速,而广州则以10.9%的平均增速处于珠三角平均增速之 下,仅相当于深圳同期的1/5。从成因来看,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深圳的GDP总量基数较小,其 4年的GDP总和仅为29.04亿元,仅相当于1980年广州当年GDP(57.55亿元)总量的50%。但另一 方面,也反映出经济特区的设立及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对深圳影响之巨。对比珠三角GDP增 长速度,第一阶段明显下降的趋势,可从改革开放初期区域整体的非均衡发展得到解释。在 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深圳以29.9%的平均增长速度仍远远高于广州的14.4%,是广 州的2倍多。在此基础上,深圳的GDP总量迅速增加。1992年深圳的GDP总量已是广州的62%。 1993年之后随着两市经济总量的日益增大,加之珠三角整体进入调整发展时期,增长速度均 呈缓慢回落趋势,两市的增长速度差距日益缩小,至2001年,深圳的增长速度仅高于广州0.5 个百分点,虽然两市的经济总量差距持续扩大,但两市分别在珠三角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 差距却越来越小。

而从2003~2007 年来看,近几年来两市GDP 增长速度的变化轨迹基本一致。而两市的 经济总量差距不断减小,2003~2007 年间深圳GDP 平均增速高达16.18,比广州高约2 分点。总体上,深圳的增长速度快于广州。从改革开放以来两市在珠三角的经济地位来看,1992 年以前,广州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其在珠三角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由1979 年的44%下 降到1992 年的30.3%,之后则处于缓慢上升阶段广州贸易经济发展状况,至2001 年,其GDP 占到了珠三角经济总 量的31.5%。深圳则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在珠三角所占比重,已由1980 年1.8%上升到2001 年的22.9%。而两市GDP 之和在珠三角所占比重则呈持续上升趋势,至2001 年,已占到珠 三角GDP 的54%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珠三角已由原来的单核心城市演变为穗深双核心城 市格局,同时,仍处在穗深两市的极化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对比分析从产业结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三次产业演变经历了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 构演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产业持续缓慢下降,20世纪80年代末完成转变。1995~1997 年二三产业比例变化,曾一度消长频繁,彼此纠缠,反映出产业调整期特征。

木材 贸易 发展_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近期状况_广州贸易经济发展状况

1997年以后, 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虽有波动,但到2004年广州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为 2.844.253.0,第三产业超出第二产业近10个百分点,已占主导地位。深圳三次产业的 演变与广州明显不同,深圳第一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历时不长,伴随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第 一产业比重的快速下降,在1980~1981年就已完成。至1990年,深圳的第二产业在GDP中所 占比重开始超过第三产业,并完成第二次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二次产业结构转换完成之前, 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始终高于一二产业,尤其是深圳在建立特区初期,人均GDP不过200多美 元,这种情况反映了深圳毗邻香港具备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以及当时第二产业的薄弱。20 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随着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其产业结构总体变化与 广州类似,第一产业比重缓慢下降,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彼此纠缠。与广州不同的是,其第二 产业较第三产业占优势。1998年后,其二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 至2004年,三次产业构成已演变为0.461.638.0。据产业结构理论,广州已具后工业化 社会的产业结构特征。总体上,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强化。

深圳则仍处于高级工业化阶段广州贸易经济发展状况,第二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仍是其发展重心,从其所处的 独特区位及其发展历程来看,其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条件已初步具备。 1999-2004 年广州与深圳人均GDP 及产业结构比较 年份 广州 深圳 人均GDP 产业结构(%) 人均GDP 产业结构(%) (美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美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9 36564.5 45.7 49.8 4336 1.2 50.6 48.2 2000 41424.0 43.4 52.6 4801 1.0 52.5 46.5 2001 45923.6 41.9 54.5 5238 0.9 54.0 45.1 2002 50603.4 40.9 55.7 5604 0.8 54.7 44.4 2003 58443.0 43.1 53.9 6590 0.6 59.5 39.9 2004 68002.8 44.2 53.0 7162 0.4 61.6 38.0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广东统计信息网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2004 年两市人均GDP 皆大大超过6000 美元,而第三产业比重皆 低于60%,尤其是深圳,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8%,与7162 美元的人均GDP 极为不相称。

广州贸易经济发展状况_木材 贸易 发展_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近期状况

根 据现代产业经济学揭示的规律和上述截面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借鉴国外的产业结构发展模 式,在“十一五”期间,两市都应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顺利完成工业化中后期的过渡,达到预期目标。 综观几年来的整体发展态势,广州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于深圳,在合理性和可 持续发展上更具潜力。首先,两市的第一产业比重皆低于5%并保持平稳下降。其次,广州 的第二产业比重较为适宜,并保持稳步增长;深圳的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地区GDP 值,但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将会逐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广州的 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50%以上,显示了较强的发展后劲,符合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规律; 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低于50%,并呈现下降趋势,显示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发展 的不均衡性,将对今后GDP 值的持续攀升产生不利影响。 4、城市功能及区位对比分析 广州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发挥其中心城市作用强化了功能基础。而深圳第二产业的 壮大也为其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反映两市在区域经济、商贸、交通、 信息通讯、对外联系、科教、医疗和政治等方面的职能和状况,可通过对比2006 年两市国 民经济中的部分主要指标予以概括反映。

2006 年广州深圳国民经济部分主要指标比较 城市 国内生 产总值 工业 总产值 社会固 定资产 投资额 社会消费 品零售 总额 货物运 邮电业务总量 海关出 口总值 实际利 用外资 财政 收入 财政 支出 普通高等 学校在校 学生数 卫生技 术人员 广州 6073.83 亿元 8112.4 亿元 1696.38 亿元 2182.77 亿元 42759 万吨 230.74 亿元 323.77 亿美元 30.55 亿美元 427.08 亿元 506.79 亿元 61.94 万人 6.91 万人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广东统计信息网 通过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发现,广州作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交通、信息、科教、医疗等 中心的功能最为突出。1998 年广州的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商品流 通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比重已分别达11%,11%,9%, 7%和5.42%,达到了我国的支柱产业标准,显示出很强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而深圳在上 述多数指标中紧随其后,并远在其他城市之上,而且个别指标已明显超过广州。从区位上来 看,广州、深圳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基本处于珠三角经济区东西两翼的中部,起纽带作用,而 且广州以其省会城市的地位,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全省公路网络和 华南铁路网络的枢纽,是全国航空和全省海、河航运中心之一;而深圳也以其毗邻香港的独 特区位优势和经济先发优势,奠定了其作为珠三角的金融、贸易、信息、交通等职能的另一 个区域中心城市。

广州贸易经济发展状况_木材 贸易 发展_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近期状况

综上分析,目前,广州在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地位随自身综合实力的愈益增强而不断强化 和突出,深圳则经过20 多年的快速发展已与广州一起成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 5、主导产业分析 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为在下世纪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取得国际竞争的主 动权,广东省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与二O一O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珠江三角 洲地区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轻纺高技术产业、 能源与环保新技术产业以及海洋工程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各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指 示精神,结合各市的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各市的科学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的主导高新技术产业, 据2002年广东统计年鉴,广州与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有7 个是相同 的。广州排名前10 名的依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子及通信设 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 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深圳排名前10 名的依次是: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塑料制 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服装 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广州、深圳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两大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较充足的科技经 费,综合科技实力较强,要充分利用其信息、融资、科技等优势,大力发展建设适用技术的科 研、试验和小规模生产基地,以及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开发基地,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全 省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和科研开发基地.其中广州作为省会,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 心和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云集,拥有相当雄厚的科技资源,应成为珠 三角乃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源头,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力量.广州应重点发 展生物技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环保产业.深圳毗邻香港,特定的区位优势使深圳形成 了内地(研究开发)一深圳(成果产业化)一香港(开拓国际市场)“三点一线”的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模式,并取得极大成功.深圳作为联系内地与香港的桥梁作用正在日益强化,进而成为进 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窗口,而且随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内地的幅射 渗透作用也将会逐渐加强.深圳应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深圳 5813.56 亿元 11928.6 亿元 1273.67 亿元 1671.29 亿元 11320 万吨 379.5 亿元 1361.08 亿美元 32.69 亿美元 500.88 亿元 571.42 亿元 5.1 万人 4.2 万人 6、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历了改革开放试点、经济快速发展和调整发展3个阶段。

整体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层次升级明显。对外开放、体制创新和吸引外资是贯穿3个阶 段共同的发展动力。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珠三角的区域城 市规模结构明显发生变化,由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体系内部大城市缺失,首位分布特征明显, 演变为城市体系结构比较完善,呈现等级序列分布的城市体系格局。与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相 一致,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发生了类似的结构演变。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在珠三角的试点和逐步深化,使得香港对珠 三角的影响力由弱渐强,而作为珠三角传统中心城市的广州这一时期对珠三角的影响力则经 历了由强渐弱的反方向对称变化。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实力的不 断增强,其在珠三角的地位开始逐渐上升,后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特征,使其综合服务功能 大大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巩固和提高。深圳以其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 政策带来的先发优势,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和对外贸易等行业,把握并保 持了经济优势的持续强化,在珠三角的区域地位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已成为珠三角东翼的 区域经济中心,并与广州一起共同构成珠三角城市体系的双核心。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