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叨叨:

最近赵思露的新剧火了,取名《后浪》,估计是想凭着后浪之姿,鼓励大家重拾对中医的信心,看过之后,小陶想说的真的不少,但今天咱们先不说别的,先来一篇深度科普文。

我们来深度盘点一下,咱们的医学瑰宝,中医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兴衰荣辱都在这一篇里了,整理不易,建议先收藏,再品读!

01

拜师少了三位

剧中中医大家任新正,为了让自己的学生对中医界的先贤保持敬畏之心,于是在开课之前,挂出了三个人的画像,黄帝、孔子还有张仲景。让师承班的学生们行礼,这中间小陶就有个疑问,为什么只有三幅画像?

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

扁鹊呢?华佗呢?孙思邈呢?这三位在中医界的地位可算是举足轻重,拜先贤连这三位都不拜,那就有点大不敬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那就得从中医的发展源头说起。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

历史上最早的中医宝典就是《黄帝内经》,相传它是由岐伯与黄帝的对话记录而成,但后来根据学者的考证,发现它并不是由黄帝编撰的,而是在黄帝时期形成,并逐渐由传承之人,经过几代甚至是几十代的补充完善,才最终完成的。

《黄帝内经》算是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对后世的中医有着影响深远。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如果你只知道《黄帝内经》,那显然对中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如果说黄帝内经算黄帝编撰的,那么还有与他齐名的两位大神,对中医的贡献同样重要,他俩一位是伏羲,一位是炎帝。

02

中医“始祖”伏羲与炎帝

如果你喜欢神话故事,那肯定都听过伏羲氏,虽然他的真实无从考证,但从流传下来的记载来看,伏羲算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为啥这么说?因为咱们的许多领域都是由他开创的,比如说,文字、八卦、乐声等等,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有医学。

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

并且《黄帝内经》也是以伏羲研究的易经为基础,创造出来的。中医中经常使用的针灸也是伏羲探索发现的,名曰“伏羲制九针”。因为古时,制造能力有限,针灸的针远没有现在这么细与尖。伏羲使用的是一种有尖有刃的圆头石头,工具虽然粗糙,确是异曲同工,他的这套工具为之后的针灸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中医除了技法,就是药方,而说到药方,就说到炎帝了。单说他的名字,你可能不太知道,但如果说神农氏,是不是就清晰了,神农尝百草说的就是他,相传为了让百姓不要误食药草而丧命,神农亲尝百草,并发明了以药草治病的方法,还编撰了《神农本草经》。

02

中国第一个医疗机构

有了上面三位大神做根基,中医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而中国的第一个医疗机构建立在周朝。虽然是首次建立,但它的分类已经非常完善。大类上它分了四种,对应了四种不同的治疗方式。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治疗内科的为疾医、治疗外科的为疡(yang)医、治疗饮食的为食医,并且它们还为动物设立了兽医,基本上已经囊括了大部分的病症。所以前几天小陶看到有人说,中医里没有治疗小动物的,这个说法是错的,小伙伴以后再听到这样的说法,记得纠正。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

不仅如此,它们还把中医的医生们分为,医师、上士、下士等职位,就类似于现代西医对医生的分类,并且还有负责药库和编撰记录的职位。病人来看病的时候,还会为其建病例存档,便于他人查阅,累计经验。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周朝是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这个时候西医还没影呢!

03

中医的四诊方式出现

提到中医,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四字真言”,望、闻、问、切。但要是问你是谁发明的这四个字,你是不是得想一想,这个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神医,扁鹊。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因为有了周朝的中医起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几位中医的大家,分别是秦国的医缓与医和,齐国的长桑与扁鹊。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发明了望闻问切的扁鹊,也因为这个四字真言,他被后世尊称为神医。

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

所以剧中任新正让学生只拜黄帝、孔子与张仲景这三人,就让人搞不清楚,咱也不知道是编剧不清楚中医,还是故意就是不让拜扁鹊,像这样祖师爷级别的大家都不拜,你还要教中医?还要办什么师承班?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

这里有一个小的知识点,当年秦统一六国之后,专门设了一个官职,叫令史。这么说你可能不明白,但如果说法医,你就清楚了吧。在秦之前,并没有法医一说,从这之后,死因不明的尸检,就都交给了令史,他会在勘察之后,存档入册,以供后人参考。

04

医圣张仲景出现

时间来到西汉,名医淳于意出现了,而此时的中医理论已经逐渐完善,还将阴阳五行纳入了中医的医学体系里面,并且强调这是中医的必备基础,这也的为啥你看剧的时候,总能听到任新正一家子,动不动就把阴阳五行挂在嘴边的原因。

张仲景是东汉时间出现的,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医圣,是因为他实在是太牛了,他不但总结出了《八纲辨证法》和《六经论治》两本大作,还写了《伤寒论》、《疗妇人方》、《黄素方》、《口齿论》与《平病方》等五本著作。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

上面这些名字听不懂没关系,但根据他这些著作编撰的两本“新书”,你肯定耳熟,那就是《伤寒杂病论》与《金匮要略》。这也是大家称他为医圣的原因。张仲景善于内科,而接下来的这个人就善于外科,他就是发明了世界首例麻醉药:麻沸散的华佗。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他的麻沸散简直是神药,即使是现在,麻醉药依旧是手术人的福音。

05

第一所中医医学院诞生

这算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有关中医医学的教育机构,其实在南北朝时期它就已兴起,之后由隋朝完善,最后命名为太医署。在这里,中医被分为医与药两部分,医有医师,药有药师,它们被分别授课,相辅相成。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这个时期的中医开始分的越来越细致,又分出一个妇科与儿科,并且这时还诞生了两本世界最早的儿科医书,分别是王未超的《小儿用药本草》与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

盛唐到来,中医也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而药王孙思邈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因为此时的大唐属于万国朝圣,许多周边的小国都来我们这里交易,中医也是从这个时期走向海外,远播国际。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孙思邈一生一共搜集了5000多个药方,还编撰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太医精诚》三部药方著作,实属了不起的存在。

06

《图经》与《洗冤录》

时间来到北宋,翰林医学院太医局正式设立,所以只有在宋朝前后才会有太医一说,如果以后再有电视剧超前喊出了太医,你就可以嘲笑它。

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

此时的中医已经非常完善,科类分明,基本上每一种病都有一个大类可以专门治疗清朝易经学发展史,并且穴位被统一为《图经》,扎针再也不怕因为穴位不同而扎错了。

还记得在秦朝建立的令史吗?在宋朝出了一名大神,他就是宋慈。这个时候的刑狱断案被称为提刑官清朝易经学发展史,宋慈以自己的经验著书《洗冤集录》,至今都是法医必看的书籍之一。

07

逐渐衰败,传承非人

时间来到明朝,中医不但流行,还出现了很多流派传承,而剧中所说的流派传承人,估计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个时期的大神非常多,比如说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写《脉经》的王叔和还有写《同人腧穴血针灸图经》的王唯一等等。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明朝时期算是中医最后一次的辉煌,虽然这时候的流派众多,大神也很多,可惜各门的传承人资质都不佳,上一辈传下来的技法能力,继承的都不好,很多人都只学了个大概,根本无法精通。

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

顶着传承人的名声,却只能做到小病可医,大病难治的地步,实在令人惋惜。

像剧中孙头头这样半路子出家的传承人,根本无法继承门派里庞大的医学知识和理念,更别说中医还需要背很多硬核的知识点,这剧你就当成“笑话”热热闹闹的看完就行了。

08

可惜了中医

到了清朝末期,因为侵略者的进入,西医代表的现代医学开始进入中国。这里有个小知识点,当时中医还不叫中医,它是一个东印度公司的英国人随口起的。这个英国人为了区分西医与中国本土的医术,所以喊出“中医”这个名字。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而到了1936年,民国政府制订了中医条约,这才正式确定了中医的这个名字。相比中医,西医的医疗体系更加完善,分类更完整,关键是它的治疗手法快速有效。

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

这个快速与有效直接就把中医“打趴下了”,于是看中医的人越来越少,间接的导致中医师的能力与水平越来越差,恶性循环,学中医的人也越来越少,老一辈陨落之后,就再也没有能打的选手了。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

所以当后浪这部剧出现的时候,小陶很高兴,也很兴奋,可随着剧集的深入,故事也越来越不对,好好的中医,竟然被拍成了“玄学”,还摊上了孙头头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传承人。原本是要推广国粹中医的,结果变成了一出闹剧。

清朝易经史学发展趋势_清朝易经史学发展的原因_清朝易经学发展史

作者介绍:我是故小陶,一枚爱看电影的数码小博主,想专注于数码科技,结果每天都被电影占据大半时间,愿望是和我喜欢与习惯的一切在一起。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