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象与周易筮法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 生大业。 ”这段论述非常著名, 但一直有不同的解释。 其一认为是 周易 的宇宙生成模式: 以太极作为世界本原,两仪为天地或阴阳,四象为四时或水火金木,八卦为八种自然现象, 循次相生,是成大千世界。这一认识始于汉易, 周易正义的孔颖达疏也宗此说。其二认 为是揲蓍或画卦的过程, 宋朱熹、清毛奇龄和李塨等都持这一见解。笔者以为,问题的关键 在于对太极、两仪、 四象等重要概念的意义作正确诠释。 考虑到四象承上启下的地位, 并且 它在中华民族古代科学文化中有过重要作用,故本文由考证四象入手。关于四象, 古人主要有三种解

2、释, 一是周易集解 引虞翻注曰: “四象, 四时也”; 二是周易正义孔颖达疏认为,四象“谓金木水火”,这是缺土的五行;三是朱熹朱文 公易说曰:“四象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后称四爻象),老阳是九、老阴是六、少 阳是七、少阴是八(后称筮数)。”今人多参照虞翻和朱熹的说法作出诠释。如黄寿祺先生 周易译注曰:“四象,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在筮数体现为七、九、八、六,在 时令上又象征春、夏、秋、冬。” 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曰:“四象,四时也。四时 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以筮法言之,筮得一爻,蓍草七揲者为少阳之爻,以象春也。 由春往夏,是阳之增长,故七揲为不变之阳爻。蓍草九揲者为老阳之爻,以象夏也

3、。由夏往 秋,是由阳变阴,故九揲为可变之阳爻。蓍草八揲者为少阴之爻,以象秋也。由秋往冬,是 阴之增长,故八揲为不变之阴爻。蓍草六揲者为老阴之爻,以象冬也。由冬往春,是由阴变 阳,故六揲为可变之阴爻。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乃象四时。”另外还有古天文二十八宿中的四象(为区别起见,以下称四兽),即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四象二十八宿都是黄赤道附近的恒星, 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恒星背景, 用作观测日月五星运 行状态的参考系, 古人通过观测日月在这一体系中的运动, 创

4、建了古代历法。 其中最早的推 步历法古四分历, 就诞生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 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科学成就, 时值 孔子的活动年代,也是易传中天地之道的哲学思想的形成时期。所以,四象二十八宿与 易传有着不解之缘。系辞所云伏羲观天法地而作八卦中,曾有“观鸟兽之文”一说,案周易集解 中引晋陆绩注曰: “谓朱鸟、 白虎、苍龙、玄武四方二十八宿经纬之文。 ”刘大钧先生的 周 易传文白话解中云:“由上下文义读之,似指天上四象,即朱雀、白虎、苍龙、玄武。” 关于其中的“文”, 案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经纬天地曰文”; 又案淮南子 " 天文训 高诱注:“文'者,象也”;以及贲

5、" 彖上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故天文之义 实为天象。 二十八宿古称经星, 日月五星古称纬星,所谓“经纬之文”,则是经星和纬星相 对运动而形成的天象。 因此, 伏羲“观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二十八宿的观测, 表述为“观 鸟兽之文”。因此,把四象视为朱鸟、白虎、苍龙、玄武四兽,完全符合易传的成书时 代及其中体现的天地之道思想。另外,在乾卦卦辞和文言中所说的“见龙在田”、 “飞龙在天”和“亢龙有晦”中的“龙”, 都是指四兽中的东方苍龙。 对此,笔者已经在 乾卦之龙 周易 解疑系列之二中有过详细论述。综上所述,系辞中的四象可以释为古天文四象(四兽):苍龙、白虎、玄武、朱雀。以上所说的四象的

6、各种解释都有其特定的道理。下面将要论证,四象的意义是多义 的,并且各种涵义之间具有特定的内在联系。为此,首先来看礼记" 月令,这里不但建 立了四季、筮数、四兽和二十八宿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其中还涉及到五行、五帝、五音、 十天干等更为广泛的各种概念: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昊,其神句芒。其虫鳞。 其音角,律中大簇,其数八。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苍龙,载青旗。立春,盛德在木。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 其音徵,律中中吕。其数七。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立夏,盛德在火。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

7、,其神后土。其虫夥。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 五。天子居大庙大室;乘大路,驾黄骝,载黄旗。孟秋之月,月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其虫毛。 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立秋,盛德在金。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 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立冬,盛德在水。礼记是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根据孔子言行编写的,是孔子思想和易传时代 的反映。月令篇中有全年十二个月,本文只限于摘录四季的首月,用来说明四象概念的 意义及其应用。篇中各月首先记载当月的天象,其中包

8、括太阳的位置(日在X宿)、昏中星(昏在X宿)和旦中星(旦在X宿)天象,然后是对应的四象和五行, 该月的各种自然现象, 天子颁布的有关政令,安排祭祀、农事、商事、土木工程、狱讼等各类政务,后世称为“月 令思想”。这是建立在历法基础上的施政纲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历史的真实情况。以此为据考证其中的四象概念,要比汉唐以后的文献更为准确。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训集儒道思想于一体,其记载应源出月令,同样是 四方、四季、四兽、五行、五帝、五星、五音和十天干的对应体系:东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易经古占筮法图片素材,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 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

9、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 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 其日戊已。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 其日壬癸。月令和淮南子中提到的各种概念可以归结于四象和五行两个体系,两者都 要追溯到中华民族古老的巫史文化。在五行体系中,已经提到的有五帝、五声、五星、十天 干等,详细探讨将留待以后。在四象体系中,已经提到的有季节(包括与季节对应的涉及到二十八宿的天象)、方位、四兽、地支、四爻象和筮数等,在这些概念间已经建立了固定的 匹

10、配,反映了当时的观象授时、月令思想和阴阳观念。礼记”月令的记载是一个囊括四象、五行体系与国家大政的对应统一的世界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反映了古人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之间和谐统一的认识。以下按表1对其中的匹配关系做进一步说明:表1四象体系及其对应关系季节四兽方位地支四爻象筮数厂春东方苍龙东卯少阳七r夏寸南方朱雀南午老阳九秋西方白虎西酉少阴八冬北方玄武T北子r老阴六古代春分前后的黄昏时刻, 每当苍龙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时, 正是开始春耕的季节。 这时夜空中的四象位置是苍龙位于东方, 朱雀位于南方,白虎位于西方,玄武位于北方。于 是形成了四季、四兽与四方的对应和匹配。春季是阳气上升的季节,谓之少阳;

11、夏季是阳气上升到极点开始转化的季节,谓之 老阳;秋季是阴气上升的季节,谓之少阴;冬季是阴气上升到极点开始转化的季节,谓之老阴。于是形成四季与四爻象的对应关系。在一天之中,卯时日出东方,阳气上升,谓之少阳;午时日到中天,阳气上升到极 点开始转化,谓之老阳;酉时日落西方,阴气上升,谓之少阴;子时日在北方,阳气上升到 极点开始转化,谓之老阴。于是形成四方、地支与四爻象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对应关系,一 直沿用到今天。在地理坐标中,以南北为经,谓之子午;东西为纬,谓之卯酉,故地球南北 极连线称为经线,又称子午线。在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中, 子午圈和卯酉圈的称谓同样也 源于此。季节、四兽、方位和地支的概念都

12、属于时空概念,因此,可以把四象看作为时空体 系的基本构架或基本要素,在这个意义上,四象应视为时空体系。于是,在“大衍之数”的卜筮过程中,以三变定四象,就可以理解为对于测卜事件的时空体系的建立过程,以十八变成卦,则可以理解为测卜事件的时空体系的完全确立,由此可见,卜筮就在于寻求测卜事件的时空体系,借以推断事物未来的发展状态。四库全书”易类总序有所谓“推天道以明人事”之语,“天道”者,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也,以四象表示之;“人事”者易经古占筮法图片素材,人类社会 的各种事件也,以卦爻表示之;以三变定四象,以十八变定卦爻,即可沟通天人,以明万事。 这就是周易卜筮的基本思想。恒"彖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

13、悠往,终则有始也”,古人在世 代的观象授时过程中认识到四季和昼夜的循环变化规律,把寒来暑往,阴阳升降的四季和昼夜变化视为“终则有始”的永恒性过程。从阴阳学说的哲学高度上来认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少阳一一阳气上升, 对应于一年的春季和一天的早晨;老阳一一阳气上升到极点开始下降,对应于夏季和正午;少阴一一阴气上升对应于秋季和黄昏;老阴一一阴气上升到极点开始下降,对应于冬季和夜晚。这四个阶段在周易的卦爻符号体系中表示为两 爻符号一一四象。所以,四象标志着阴阳升降、转化的四种状态。二分二至是黄道上的四个具有标志性的特征点,其对应天象约在春秋末期已有记载:“夏至至于东井,冬至至于牵牛,春秋分日

14、至娄、角”。这里的天象以太阳在二十八宿体系中的位置表示,春分时日在西方白虎的娄宿,夏至在南方朱雀的井宿, 秋分在东方苍龙的角宿,冬至在北方玄武的牛宿,从而形成四兽(卦爻符号中的四象)与二分二至的对应。在二 分二至的基础上,对黄道做进一步划分确定了八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 分、立冬、冬至。四象与二分二至的对应,必然导致八卦与八节的对应,如说卦云: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 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 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

15、。 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 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这里有八卦与八方的对应。案古代斗柄建辰的观象授时方法,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指 向八方分别作为八节, 因此, 以上认识已经在实际建立了八卦、 八方和八节统一的时空对应 关系,这是 说卦后天八卦思想的重要标志。 系辞 所谓“崇效天, 卑法地, 天地设位, 而易行乎其中矣”,所谓“八卦以象告”,就是指八卦“效天” 、“法地”而建立起来的 八卦与天象和时空体系对应的卦爻符号体系。 由于八卦效法天地而立, 故由八卦生成的六十 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就能够与天地之

16、道相合,而“行乎”天地之中,进而化生万事万物。我们注意到,从四象与二分二至的对应统一,到八卦与八节的对应统一,说明了四 象在周易卦爻符号体系演化过程中, 承担着建立时空体系的重要作用。 从现代科学的认 识来看, 只有把测卜事件纳入到相应的时空体系, 才有可能研究事件的演化过程, 古人可能 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正是这一认识决定了周易的筮法。在周易 的卜筮过程中首先确定四象,然后确定八卦,再确定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 系辞所 说的筮法就是按照这一认识和程序创建的。 这样的筮法能够体现天地之道和万事万物之间内 在的固有联系,从而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沟通,简言之曰“推天道以明人事”。早在

17、远古的巫史时代,天人沟通的主要手段是龟和蓍。龟为占,即用龟甲占卜,蓍 为筮,即用蓍草卜卦。系辞曰:“探颐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 者,莫大乎蓍龟。”可见龟和蓍在古代为人们普遍重视, 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其中龟占需借 助五行; 蓍筮则借助于四象。 在龟和蓍的过程中, 五行和四象都需要转化为数字才便于应用, 故称为数术。 周礼 " 春官宗伯 "占人有唐贾公彦疏曰:“龟知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数,知 本。易知七八九六之成数,知末。”其中生数指五行,成数为四象。在周易的筮法 中,七八九六则称筮数。由于周易筮法的推演要借助于蓍草数量的变化,经三变以后所 剩蓍草数目必为 3

18、6、32、28或 24根,以四象相除分别得九八七六,与筮数相合,以此确定 四象。经十八变定六十四卦及其爻位,就完成了卜筮过程。顺便提及, 表 1中的筮数与“大 衍之数”的筮法相合,但与礼记 " 月令中的筮数有别,估计可能是对筮数的解释不同所 致。系辞曰:“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 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这 一段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圣人效仿天地变化, 并从这些变化中观测事物的吉凶。 之所以特别 提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其原因就在于强调指出四象在周易的卦爻符号体系 中的特殊作用。 以四象作为时空体系的认识, 归根结底源于古代天文历法和天地之道的哲学 思想。正是这些古代科学和哲学思想的成就, 使古老的易经得以升华, 成为中华文化的源泉, 根据这一认识创建周易筮法,则有了一个科学内核,成为周易中的科学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贡献应归功于伟大的古代思想家孔子。For use only in study and ; not for use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