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台湾建国中学国文教师林明进的教学有如下特点:学识渊博,四书五经融会贯通;执著敬业,传道授业一丝不苟;幽默风趣,联系生活深入浅出。林明进老师的这堂国学课,带给大陆语文教师深深的思考。教师只有深深喜爱自己本职的工作,喜欢自己任教的学生,才会陶醉于国学研究,陶醉于传道授业,陶醉于自己的课堂和学生。

关键词:国学课;传道授业;喜欢;陶醉

近日,台湾建国中学国文老师林明进先生到我校给学生上了一堂国学课《学而时习之》。

学生听完的感受是:“听台湾老师激扬高昂的解说,我们彻底地沉浸在这堂课中。他时而面带微笑带来一点点轻松气氛,时而紧凑着眉头,给人一种严肃形象,在这样的情形感染下,我们全班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变得高亢起来。即使下课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台湾老师感觉还有说不完的道理知识要讲,我们还想听那听不完的知识道理。”

这是林明进老师在大陆上的第一堂国学课。事先不了解大陆学生的学情,也没有让学生先预习或做好课前感情沟通铺垫,可是上完后师生都久久不愿离去,仿佛还沉浸在国学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中。

一、学识渊博,四书五经融会贯通

林明进老师出身农村,父母均是农民,希望他能认真读书改变门庭,从稻香到书香。林老师在中学时代果真遇到了一位好导师台湾易经课堂,他就是在台湾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爱新觉罗·毓鋆。毓老先生师从康有为、梁启超,满腹经纶,转至台湾后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志,传续文化慧命。林明进老师是毓老的入室弟子,在毓老的悉心教导下,林明进老师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而且融会贯通。大陆的教师能够熟读一部《论语》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林明进老师能够用五经详细解读四书,让听课的师生们大开眼界,如同打开一间知识奥秘的宝库,对宝库里面的件件精品如数家珍,大陆师生听得如痴如醉,完全陶醉在国学的殿堂中。

如对“学而时习之”第一字“学”的解释,从《论语》讲到《大学》,我们一生都在学,学生,学活,学做人,学做圣人;学天、学时、学大。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篇》)“学”不是指“读书”。学有大学,治国天下平之学;有小学,识字之学、洒扫应对进退之学。古之学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后来发展成六经。学《大学》“大人之学”,治国天下平之学。又从《说文解字》许慎的“学,觉悟也”讲到《学记》的教学相长:教,主于觉人;学,主于自觉。再联系到《白虎通·辟雍》“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和《广雅》的“学者,效也”最后归纳“知行合一”才叫做学。

林老师由一个“学”字延伸出这么丰富的知识。“学”在大陆语文教师眼里是浅显明白通俗易懂的,可是在台湾教师的眼里竟然蕴藏了这么高深的学问,讲了那么深奥的道理!大陆师生听起来并没有晕头转向“雾煞煞”,相反地,学生听得陶醉,教师也听得很陶醉。这还得益于林明进老师的执著敬业精神,对传道授业一丝不苟的态度。

台湾易经课堂_易经讲解台湾_易经课堂台湾视频

二、执著敬业,传道授业一丝不苟

美国著名教师帕尔默在《教学勇气》说:“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林明进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对经典的精深解读,逐字解释,用心梳理,以文解文,以言释言,把经典的精髓完整地呈现给学生。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去理解圣贤的思想,还让学生学会怎么去做学问研究。

如对“学而时习之”中“时”的解释,林老师先列出《论语》的“时”字,出现10次,孟子的“时”字,出现42次。他说老人家慢慢数啦,实际上是他对经典一丝不苟的执著。然后把《论语》中每个有“时”的句子列出来台湾易经课堂,逐句讲解“时”的含义。还引用三国魏王肃《论语集解》、南宋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对“时”的解释,再联系到《尚书》中的“时”、《易经》中的“时”,也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大陆教师听完的感受是:“林老师对‘时’的研究确乎专业,从‘学而时习之’之‘时’出发,到孟子、周易,再到人生宇宙,开阖处惊人,细微处亦惊人。趋时、偕时、乘时之人生三段论,让在座的听者都受益。我个人更喜欢这样的课堂,不花哨,有干货。我们太看重教的技艺,而忽略了对经典的深入研读。”

笔者统计了一下,“学而时习之”的“时”台湾教师解释了1330字!从《论语》讲到《孟子》讲到《尚书》讲到《易经》,把四书五经中的“时”讲透了!一节40分钟课的容量,讲一个“时”字也就够了,可是林明进老师非得把“学而时习之”这则讲完,他准备了82张PPT,每张PPT上是密密麻麻的心血。作为观摩课,下课铃响起,表演就可以结束了。可是林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你们别想早走!他不是在上观摩课交流课,而是在传道授业,他一定要把学问传播给学生!从这里,我们看出林老师的执著敬业,他上课不是在应付,不是在赚工资,而是陶醉于自己的课堂。这样的教师,在大陆有几许呢?

易经讲解台湾_台湾易经课堂_易经课堂台湾视频

三、幽默风趣,联系生活深入浅出

林明进老师上课语言幽默风趣,能把枯燥的古文讲得深入浅出,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如第一个字“学”的解释,林老师就问学生:“你们来学校学什么呀?”学生自然说学知识、学文化、学做人等等。林老师说“生”的象形字就是小草刚从地面冒出来。“学生”就是要学陌生的知识、学生存的能力、学生活的趣味、学生命的价值、学求生的能力、学生生不息的使命!这对“学生”的解释别开生面,一下子就把学生给镇住了,学生肃然起敬,注意力全都跟着教师走了。又如在讲到“朋”的解释,林老师说,朋就是凤鸟,领跑群鸟的凤鸟,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凤”的象形字,然后问学生:“我画的像不像?我说像就像啦!”诙谐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国学课堂一点也不枯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高深的学问,而且记忆犹新,不用死记硬背就能学好语文,学好国学。

大陆的训诂学也做得很多,可是就在象牙塔里兜。台湾的训诂学就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在讲到“学”字“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时,林老师说:“我今天被太太骂了,心情不好,脸色难看,上课时你们问我问题,我就生气地责怪这种题怎么不会?!这就是迁怒!”学生听了感觉很亲近,也就觉得国学就在身边,就在现实生活中,也就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国学了。一位大陆教师在听课后写道:“林先生上的是传统经典,单一、枯燥而乏味,却在林先生的课堂上一一活灵活现,他在讲课中幽默风趣,不时穿插些方言,适时加些“猛料”,给我们带来一堂亲切、幽默、轻松的课——即便他来自台湾宝岛,有着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教育理念,却依然相当地“接地气”,得人心,毕竟我们是同根同祖,都在承袭着博大、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生听完的感受是:“这位台湾老师用他生动且充实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头脑盛宴,并让我懂得了语文,是需要课外的积累与领悟。学会揣摩古人的心理活动,用古人的话语来理解古人的思想。这堂课就像我人生的导师,改变了我对语文的看法,这对语文的要求便不仅仅是背了,还要把所见所学渗透到生活中去,也许这才是国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林明进老师的这堂国学课,带给大陆语文老师深深的思考。学生不喜欢古文吗?文言文难教吗?是我们没有好好教给学生呢?还是学生不好好学呢?作为高一的学生,可以说文学文化底子都很薄,可是为什么台湾老师能够让他们喜欢上高深的学问?学生说:“由于知识面和理解能力不够广,我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所有文言文的意思,但我们都知道,幻灯片上的这些文言文与感悟,见解绝非背所能得到的境界!每一张幻灯片都凝聚着老师的智慧与潜心钻研的心血。这次的课让我开了眼界,原来国学真的博大精深,台湾老师真有趣。”原来学生不是不喜欢国学,而是我们没有好好教给学生。

笔者曾听过台湾首府大学教育研究所郭添财所长的《台湾教育竞争力》讲座。郭所长说台湾老师非常辛苦,50岁可以退休基本上不愿意再教了。可是林明进老师60岁了,却仍然选择在教育一线。笔者问林老师:“郭教授说台湾老师很辛苦,可是为什么您教得很开心呀?”林老师说:“没有一件事不苦的,喜欢就会陶醉。”是啊,喜欢就会陶醉。林老师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喜欢自己本职的工作,喜欢自己任教的学生,所以他陶醉于国学研究,陶醉于传道授业,陶醉于自己的课堂和学生。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让如一张白纸的学生喜欢上国学,陶醉于国学的博大精深中。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于网友投稿及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